民事权利能力or民事行为能力,傻傻分不清楚
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德国法学创造的概念,意为“成为权利与义务承受者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民事权利能力”定义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即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
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从生到死就具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法律资格。
其特点之一是生而有之,即自然人出生以后,无论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如何,均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直至死亡才结束。
其特点之二是一律平等,即所有自然人,无论男女老少,智力、精神健康状况如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一律平等。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条
例如,刚出生的婴儿和成年人一样具备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一样具备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以及继承权、物权等财产权利。
但是,对于特殊的民事权利能力,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并非出生就享有。例如,结婚的权利,需要男22周岁、女20周岁才能享有。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强调的是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的能力,其并非自然人生而有之,且不一定每个人都具备同样的民事行为能力。有的自然人会因为存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能否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是判断民事行为能力的关键,由此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有两类:
一是十八周岁以上智力、精神健康状况正常,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是虽是未成年人,但年纪十六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像成年人一样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有两类:
一是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年满十六周岁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二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一般为存在智力障碍、精神疾病的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有三类:
一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三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于上述三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无法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均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因为行为能力受限,无法行使其权利,只能由代理人行使。
栗子1:10岁的小王写了一本小说,因为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可以获得小说的著作权。但若小王想转让其著作权,因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法自己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签订著作权转让合同,所以只能由小王的父母作为代理人代理。
栗子2:12岁的小张,爷爷疼爱他,将一套房产过户给了小张,因为小张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可以依法获得房产的所有权。但若爷爷去世后因为该财产发生纠纷产生诉讼,小张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只能由其父母作为代理人参与诉讼。
欠缺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前提是,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那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若行为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分两类:
1、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2、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栗子:9岁的小王用自己的压岁钱与他人签订价值10万元的车辆买卖合同,需要父母事先同意或者事后追认才能发生法律效力;但若他人无偿赠与小王该车辆的,赠与合同直接发生法律效力;小王自己用零花钱购买2元练习册的买卖合同同样直接发生法律效力。

前几天,小编看到有个小视频,某游戏主播诱导9岁女童为其刷礼物打赏,共计18万元。而9岁的女童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这种充值、打赏的法律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才可以生效。因此,女童打赏礼物的行为应当是无效的,家长可以要求主播退还刷礼物的钱,这也是响应《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的精神。
我们愿在追逐光的道路上永不停息